close

  中新網瀘州11月12日電 (付敬懿 周亞強)“以前這山上全是光禿禿的石頭,太陽照著都反光。”正在山間收穫著大白菜的瀘州市敘永縣落卜鎮草壩村村民胡慶議說,現在的荒山已經變成耕地了,還好房網種上了不少竹子和香樟,土地變好了,收入增加了,生活舒服多了。
  12日,全國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第四次省部聯席會暨現場會在四川瀘州舉行。當日,與會者視察了作為全國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莊臣重點的敘永、古藺兩縣,瞭解石漠化治理成效,總結經驗,為下一步治理奠定基礎。
  據瞭解,石漠化是指在熱帶、亞熱帶濕潤、半濕潤氣候條件和岩溶極其發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為活動干擾,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壞,導致土壤嚴重流失債務整合,基岩大面積裸露或礫石堆積的土地退化現象。
  目前,我國岩溶地區石漠化面積已達12.9萬平方公里,蔓延趨勢嚴重。作為全國100個石漠化治理重點的敘永、系統傢俱古藺兩縣,經過近6年的綜合治理,已取得明顯成效。
  “敘永縣已經累計治理石漠化面積10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了53.1%。”瀘州敘永縣落卜租辦公室鎮副鎮長廖奎說,在石漠化綜合治理前,敘永縣就有大樹村無樹,草壩村無草的說法,通過近6年的鑿山覆土、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荒山變綠地,水土也不流失了。
  在敘永縣落卜鎮草壩村硐坪村,山上已經種滿竹子和香椿,山間佈滿梯田,種滿綠油油的油菜,偶爾路出幾點白色石頭。
  “我們在石頭山上種滿林草植被和蔬菜,給荒山穿上了‘衣服’。”瀘州敘永縣落卜鎮硐坪村村長傅延山說,經過村民們鑿山改梯田,荒山蓋泥土,三百多畝荒山變成了村民的耕地,才有現在滿山翠綠的景象。
  “從15公裡外運了七八千噸土壤,發放樹種和蔬菜種子,讓村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土地,給村民更多的收入。”傅延山說,政府的幫助,讓硐坪村的荒山變成的村民家的耕地,進行科學的油麥套種,不僅能保持水土,治理石漠化,還能為農民增收了不少。
  “以前山間只能在有土的地方種點玉米,收成太少,生活太艱苦了。”瀘州敘永縣落卜鎮草壩村村民楊安有表示,荒山鑿開覆土以後,自家耕地增加不少,同時土壤肥力也提升了,能種更多的蔬菜和樹種,每年小麥油菜套種,每畝增收能達2000多元,一家三口的生活變得富裕多了。
  “岩溶地區的石漠化治理不僅只是鑿山坡改梯,還要發展其他形勢,比如生態的畜牧業、林業。”瀘州敘永縣落卜鎮草壩村村支書李光祥說,石漠化的治理是綜合的,在不同的地方需要採用不同的方法,因地制宜,“草壩村就發展了畜牧業。”
  “這裡以前是荒山,覆蓋泥土後種上竹子,撒上黑麥草,每畝地能喂七八十隻土雞,能賣300多一隻。”瀘州敘永縣落卜鎮草壩村土雞養殖合作社管理人員李永強說,荒山上種上了竹子和黑麥草後,就可以在林間喂養土雞,不僅保護了土地,村民的收入也能增加了不少,“現在山間放養的土雞市場銷量很好。”
  目前,通過近6年的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工作,我國已完成9000多平方公里土地的治理。但是,面對嚴峻的形勢,我國加快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遏制石漠化蔓延趨勢,,將是一項緊迫而艱巨的重要任務。(完)  (原標題:四川瀘州:石漠化綜合治理 荒山變財富綠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niekpgkxcl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